找到相关内容111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续比丘尼传(3)

    三年。又偕往各名山进香,一年归,复同闭关九年。出关后,修持益笃,每日必礼佛千拜,诵佛号无算。见人劝以念佛,谓多念一句佛,即少说一句话,少生一恶念。徒众经其感化训诲,均修持甚力。民国壬戌六月三日,早课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0846219.html
  • 水莲——因果启示录(2)

    遇合分离,表面上看似无序,暗地里却有“缘”的牵扯和分际。  我们一方受缘的拨弄,一方却同时也在造新缘,所以该警惕的是,每一个善行善念,都要把握,而每一个恶行恶念,都应远离!  ●健达多的启示●  谈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2746261.html
  •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(2)

    。〖恶念原属妄想,若不觉照,便成实恶,倘能觉照,则妄想灭而真心现矣。〗(正)复高邵麟书二   ◎念佛之人,必须事事常存忠恕,心心隄防过愆,知过必改,见义勇为,方与佛合。如是之人,决定往生。若不如是,...

    印光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84546380.html
  • 追寻无瑕甘露 (2)

    任何恶念或邪念才行,因为只有在此情况下,我们的菩提心才能开展。七支戒条中又分为两类;在家居士和出家僧众的戒律。在家居士戒又名优婆塞与优婆夷戒,包括基本的五戒,即:不杀生(尤其不杀人)、不妄语(尤指修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3746506.html
  • 智敏上师书信初集(1)

      来信见悉,关于陀罗尼被,黄教是不赞成亵渎经咒,更不能焚化,或覆不净尸体之上,而居士所述之亡者生前念佛行善,临去三月前心中突生恶念,不知是否有附体现象,抑宿世恶业种子发现。再者此人不识字,可能教理...恭敬心,为上厕所而转放余处,可能放处忘掉了,日后会发现。总之,不是以不恭敬心而导致遗失的,过失就不太大,以后更加注意,同时多多忏悔即是。  二、修法时冒恶念,这是过去恶种子泛滥,既检查到烦恼恶种尚多,...

    智敏上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5246536.html
  • 智敏上师书信初集(2)

    即无人保证。  妄念是过去恶念等流而来,若其力粗猛,则一时难对治,应修忏悔法以忏之,别则观妄念之过患,令人流入恶道受苦,是恶道之因,每遇妄念起,使恶道之苦联系产生,以畏恶道苦故,能渐伏妄念。  书信...

    智敏上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5246537.html
  • 佛教圣众因缘集(1)

    的。’  “丈夫出门以后,富那奇暗自忖道:‘我家甘蔗汁,向来不施舍给人,现在如果破例,恐怕以后会有很多的人来索取。岂不是自找麻烦?’她的悭吝心,使她生起了恶念,便向那位出家人索钵,将小便放在钵中,然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0246678.html
  • 教化修行责任

    ;我们要学习讲仁义、讲道义、讲恩义,发扬“三义”的气节。   6、修桥铺路,是给予大众的方便;说法度众,是给予他人的成长;不生恶念,是给予自己的净化;常行善事,是给予社会的美化。   7、人人做警察,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0246974.html
  • 回鹘人的佛教写经

    自折;恶鬼恼人,不能加害;枷锁披身,断裂自损;富商行旅,安然无恙;淫欲过度,得离恶念;愚痴低能,恢复智慧;妇女求育,得生男女。凡此种种功德胜利,都会对信众产生巨大的吸引力。且持法修功简捷可行,易为人们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5147098.html
  • 中国佛教的译场组织与沙门的外学修养

    知道智顗认为“佛性”除了“善”的一面之外,更有“恶”的一面。不过佛陀能“达于恶(了解这属恶念)”而以“慈力所熏”使不行恶事,换言之,顗公认为佛能控制住自己“性恶”的一面使不发作。这是对“佛性”理论很大...

    曹仕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0047261.html